軸承的作用是支撐,也就是字面上解釋的軸,但這只是其作用的一部分,支撐的本質是能夠承受徑向載荷。也可以理解為是用來固定軸的。
包括軸承的自動選擇。是固定軸使其只能實現旋轉,并控制其軸向和徑向的運動。馬達沒有軸承就不能工作。因為軸可以向任何方向移動,而電機工作時要求軸只旋轉。
理論上是不可能達到傳動的作用的,不僅如此,軸承還會影響傳動,要想減少這種影響對高速軸的軸承必須做到良好的潤滑。
有些軸承本身就有潤滑,叫預潤滑軸承,而大多數軸承都必須有潤滑油,負責高速運轉,因為摩擦不僅會增加能耗,更可怕的是容易損壞軸承。把滑動摩擦轉變為滾動摩擦的說法是片面的,因為有種叫滑動軸承的東西。
目前,我國軸承行業主要面臨三大突出問題:生產集中度低、研發創新能力低、制造技術水平低。一是行業生產集中度低。軸承在世界上約300億美元的銷售額,世界八大跨國公司占75%-80%。
德國的兩大公司占其全國總量的90%,日本的五家占全國總量90%、美國的一家占56%。中國瓦軸等10大軸承企業的銷售額僅占整個行業的24.7%,前30家企業的生產集中度僅為37.4%。
二是研發創新能力較低。整個行業的基礎理論研究薄弱,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的力度較弱,原創技術和專利產品較少。目前,我們的設計和制造技術基本上是模仿,產品開發能力較低,這表現在:雖然國內主機配套率達到80%,但高速鐵路客車、高檔車、電腦、空調、高級軋機等重要主機配套和維護的軸承,基本上都依賴進口。
三是制造技術水平低。我國軸承行業制造技術和工藝裝備技術發展緩慢,車削數控化率低,磨削自動化水平低,全國僅有200多條自動化生產線??煽貧夥毡Wo加熱、雙細化、貝氏體淬火等對軸承壽命和可靠性至關重要的先進熱處理工藝和設備覆蓋率較低,許多技術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軸承新牌號的研發,鋼材質量的提高,潤滑、冷卻、清洗、磨料等相關技術的開發,已不能滿足軸承產品水平和質量提高的要求。樣一來,工藝能力指標低,一致性差,產品加工尺寸分散性大,產品內在質量不穩定,影響軸承的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